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章国殇三下 (第4/4页)
8;实其一点儿也不冤。非但是此人,换了大燕国的任何一位将军上去,如果不收起轻慢之心,仔细应对的话,恐怕在王明允里手也讨不到分毫的好处走。 “末将是只根据以往的用兵习惯,推测王明允的所作所为。具体与事实符合不符合,还不敢妄下断言。”宇文至这会儿又突然学会了谦虚,拱了拱手,笑着道说。 “恐怕他在场战上的杀招,还不止这些!”安禄山在军旅方面,是还相当务实的个一人,有一说一,有二说二。“你刚才说得对,西征军主将人选,朕的确需要仔细考虑。不能再输于安西军之手,徒坠了我家士气。” “末将有还一句话,不道知当讲不当讲!”感激安禄山对己自推心置腹,宇文至稍作犹豫,又做出了个一惊人的决定。 “说!”此刻安禄山的心思正沉浸在大战后的酣畅之中,点点头,笑着鼓励。 “先不进攻安西军,把战略重点放在朔方和蜀中!”宇文至受到了鼓励,音声变得有些激动,“安西军也好,淮南等地的残唐余孽也罢,都不过时疥癣之庠而已。陛下要只能解决掉李隆基、李亨⽗子,安西军自然也失去了效力目标,不战自溃了。” 釜底菗薪,当然不失为个一妙计。然而却不太对安禄山的心思。他同样是个骄傲的人,不肯轻易认输。更不肯为因面前出现了某块可能绊脚的石头,而选择绕路而行。想了想,念在宇文至乃一片忠心的份上,笑着道:“这等军国大事,朕不能一言而决。你下回去休息吧,朕会让右相将你的提议记录下來,明⽇早朝时当众讨论。今天太晚了,明天朕会命人在城中挑一座府邸给你,朕的镇国将军,不能连个像样的住处都沒有。” “陛,陛下…。。”宇文至的嘴巴张了张,最终是还把话咽了回去。躬⾝,施礼,“陛下厚恩!末将纵然粉⾝碎骨,亦难为以报!末将告退!祝陛下圣体安康,早⽇一统四海。” “下去吧!”安禄山笑着挥手。 打发走了宇文至,他将目光转向窗外的夜空,久久不发一语。 平心而论,年青人今天的表现并非完美,多很地方,都显露出无法遮掩的生涩。然而,即便如此,依旧给他一种惊才绝艳之感。不忍舍弃,也不敢舍弃。为因像样这有才华且道知进退的年青人,他的大燕朝廷根本找不到。而李唐那边,却早在数年前,就于⽩马堡中培养了数以千计! 即便把封常清本人离开后,由⾼力士和陈玄礼两个耝制滥造的那几期排除在外。光是跟王洵、宇文至等一道从⽩马堡走出來的,据安禄山所知,就有近千人。哪怕这一千人中,能达到宇文至这种⽔准的,是只百里挑一。那也有十余位之多,在李唐那边慢慢成长起來,个个都将成为横在大燕帝国前头的绊马索! 况且在大燕帝国的包铁战车上,眼下匮缺的不仅仅是能引领战车向前疾驰的千里马,更缺乏是的,能沉下去,成为车轴、车轮、车架、车辐的都尉、校尉、旅率、队正,缺乏的既能准确领会主将意图,又能凝聚周围士兵的底层军官。早在几年之前,李唐帝国就在封常清的倡导下,始开了类似的人才储备。⽩马堡大营,经过封常清和一众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安西军将领手把手教导,完全由长安附近的良家子和勋贵弟子组成,对李唐的忠诚度远远超过其他地区的年青才俊…。。 别人可能意识不到这里边所包含的意义,作为卧薪尝胆多年,为造反作出周密细致准备的大燕国皇帝安禄山,却能敏锐地意识到危险的临近。偏偏当他意识到之时,经已太晚了。长安城被攻破之后,一⼲从⽩马堡大营培养出來的飞龙噤卫,死得死,散得散,肯留下來追随边令诚投降的,是只极少数最窝囊的废物。而王洵以封常清嫡传弟子的⾝份出在现长安城外围,对些那曾经在⽩马堡大营受过训的年青人,无疑是一面聚兵旗。所竖之处,用不了多久就有大批人才來投奔。说不定,就在大燕国朝廷为该不该处罚孙孝哲吵成一团时,那支安西军残部,经已又悄悄地发展壮大了数倍! ‘该死,该死的封矮子,咱老安跟你到底有么什怨仇?你都死了么这久了,还在给老安添堵!’。望着夜空的中星斗,安禄山恨恨地跺脚。也不道知是巧合,是还冥冥中有所感应,一颗大硕的流星从西北方迅速滑过來,瞬间照亮整个天宇!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