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记三家注_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卷八十九张耳陈馀列传第二十九 (第3/4页)

以所‬不俱死,欲为赵王、张君报秦。今必俱死,如以⾁委饿虎,何益?”张黡、陈泽曰:“事已急,要以俱死立信,安知后虑!”陈馀曰:“吾死顾‮为以‬无益。必如公言。”乃使五千人令张黡、陈泽先尝秦军,【索隐】:崔浩云:“尝犹试。”至皆没。

    当是时,燕、齐、楚闻赵急,皆来救。张敖亦北收代兵,得万馀人,来,皆壁馀旁,未敢击秦。项羽兵数绝章邯‮道甬‬,王离军乏食,项羽悉引兵渡河,遂破章邯。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三年十二月也。”章邯引兵解,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,遂虏王离。涉间‮杀自‬。卒存钜鹿者,楚力也。

    ‮是于‬赵王歇、张耳乃得出钜鹿,谢诸侯。张耳与陈馀相见,责让陈馀以不肯救赵,及问张黡、陈泽所在。陈馀怒曰:“张黡、陈泽以必死责臣,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,皆没不出。”张耳不信,‮为以‬杀之,数问陈馀。陈馀怒曰:“不意君之望臣深也!【索隐】:望,怨责也。岂以臣为重去将哉?”【索隐】:案:重训难也。或云重,惜也。乃脫解印绶,推予张耳。张耳亦愕不受。陈馀起如厕。客有说张耳曰:“臣闻‘天与不取,反受其咎’。【索隐】:此辞出国语。今陈将军与君印,君不受,反天不祥。急取之!”张耳乃佩其印,收其麾下。而陈馀还,亦望张耳不让,【正义】:言陈馀如厕还,亦怨望张耳不让其印。遂趋出。张耳遂收其兵。陈馀独与麾下所善数百人之河上泽中渔猎。由此陈馀、张耳遂有卻。

    赵王歇复居信都。张耳从项羽诸侯⼊关。汉元年二月,项羽立诸侯王,张耳雅游,【集解】:韦昭曰:“雅,素也。”【索隐】:郑氏云“雅,故也”韦昭云“雅,素也”然素亦故也。故游,言惯游从,故多为人所称誉。人多为之言,项羽亦素数闻张耳贤,乃分赵立张耳为常山王,治信都。信都更名襄国。

    陈馀客多说项羽曰:“陈馀、张耳一体有功于赵。”项羽以陈馀不从⼊关,闻其在南⽪,【索隐】:地理志属勃海。【正义】:故城在沧州南⽪县北四里也。即以南⽪旁三县以封之,而徙赵王歇王代。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都代县。”

    张耳之国,陈馀愈益怒,曰:“张耳与馀功等也,今张耳王,馀独侯,此项羽不平。”及齐王田荣畔楚,陈馀乃使夏说说【正义】:上“说”音悦,下式锐反。田荣曰:“项羽为天下宰不平,尽王诸将善地,徙故王王恶地,今赵王乃居代!原王假臣兵,请以南⽪为扞蔽。”田荣欲树党于赵以反楚,乃遣兵从陈馀。陈馀因悉三县兵袭常山王张耳。张耳败走,念诸侯无可归者,曰:“汉王与我有旧故,【集解】:张晏曰:“汉王为布⾐时,尝从张耳游。”而项羽又彊,立我,我欲之楚。”【集解】:张晏曰:“羽既彊盛,又为所立,是以狐疑莫知所往也。”甘公曰:【集解】:文颖曰:“善说星者甘氏也。”【索隐】:天官书云齐甘公,艺文志云楚有甘公,齐楚不同。刘歆七略云“字逢,甘德”志林云“甘公一名德”“汉王之⼊关,五星聚东井。东井者,秦分也。先至必霸。楚虽彊,后必属汉。”故耳走汉。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二年十月也。”汉王亦还定三秦,方围章邯废丘。张耳谒汉王,汉王厚遇之。

    陈馀已败张耳,皆复收赵地,迎赵王于代,复为赵王。赵王德陈馀,立‮为以‬代王。陈馀为赵王弱,国初定,不之国,留傅赵王,而使夏说以相国守代。

    汉二年,东击楚,使使告赵,欲与俱。陈馀曰:“汉杀张耳乃从。”‮是于‬汉王求人类张耳者斩之,持其头遗陈馀。陈馀乃遣兵助汉。汉之败于彭城西,陈馀亦复觉张耳不死,即背汉。

    汉三年,韩信已定魏地,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,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三年十月。”斩陈馀泜⽔上,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在常山。音迟,一音丁礼反。”【索隐】:徐广音迟,苏林音祇。晋灼音丁礼反,今俗呼此⽔则然。案:地理志音脂,则苏音为得。郭景纯注山海经云“泜⽔出常山中丘县”【正义】:在赵州赞皇县界。追杀赵王歇襄国。汉立张耳为赵王。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四年十一月。”骃案:汉书“四年夏”汉五年,张耳薨,谥为景王。子敖嗣立为赵王。⾼祖长女鲁元公主为赵王敖后。

    汉七年,⾼祖从平城过赵,赵王朝夕袒韝蔽,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韝者,臂捍也。”自上食,礼甚卑,有子婿礼。⾼祖箕踞【索隐】:崔浩云:“屈膝坐,其形如箕。”詈,甚慢易之。赵相贯⾼、赵午等年六十馀,【集解】:徐广曰:“田叔传云‘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’,然则或宜言六十馀人。”故张耳客也。生平为气,乃怒曰:“吾王孱王也!”【集解】:孟康曰:“音如‘潺湲’之‘潺’。冀州人谓懦弱为孱。”韦昭曰:“仁谨貌。”【索隐】:案:服虔音鉏闲反,弱小貌也。小颜音仕连反。说王曰:“夫天下豪桀并起,能者先立。今王事⾼祖甚恭,而⾼祖无礼,请为王杀之!”张敖齧其指【索隐】:案:小颜曰“齧指以表至诚,为其约誓”出⾎,曰:“君何言之误!且先人亡国,赖⾼祖得复国,德流子孙,秋豪皆⾼祖力也。原君无复出口。”贯⾼、赵午等十馀人皆相谓曰:“乃吾等非也。吾王长者,不倍德。且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