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14回卢梦梨后园赠金 (第4/4页)
冠,竟进后堂来。 见只苏御史果立在堂上等候。苏友伯进得堂来就请苏御史拜见。拜毕,命坐,就坐于苏御史侧边。苏御史看苏友⽩人才秀美,満心欢喜,因道说:“我记得,见贤任时尚是垂髻,数年不见,不意竟成一美丈夫,使劣叔老怀不胜欣慰。”苏友⽩道:“愚侄不幸幼失严亲,早岁慈⺟见背,又缘道途修阻,不能趋侍尊叔膝前,以承先教;遂致孤⾝流落,有堕家声。今瞻前思后,惭愧何堪。”苏御史道:“劣叔老矣。既无嗣续,况且倦游,前程有限。我看贤侄英英器宇,自是千里之驹,异⽇当光吾宗,劣叔可免门户忧矣。”苏友⽩道:“愚侄失之于前,尚望尊叔教之于后。倘不至沦落,聊以衍眉山一派,亦可稍尽后人之责。”苏御史道:“我既无子,汝又⽗⺟双亡。我舂间曾有书与汝道及此事,意欲叔侄改为⽗子,聊慰眼前寂寞。至于异⽇诰赠,当还之先兄先嫂,如不然,则是欲继吾嗣,而绝汝宗也。不知贤任曾细思否?”苏友⽩道:“尊叔此意见之远,虑之深。使孤子有托,实二先人之所深愿也。先人所愿,愚侄未有不愿者。”苏御史听了大喜,遂择一吉⽇,安排酒筵,令苏友⽩拜他为⽗。自此已后,遂以⽗子称呼。 府县司道及合郡乡宦,闻知按院继了新公子,都来庆贺送礼。想不李中书也在其中,就将写画四景的锦屏送来。这⽇苏御史公堂有事,就着苏友⽩到宾馆中来接待众乡宦。李中书见看新公子就是苏友⽩,着了一惊,慌忙出位作揖,谢罪道:“前⽇多有得罪,治弟拜客回来,不知兄翁为何就径行了。自是怪治弟失陪。治弟备了些薄礼铺陈,四下访问,并无踪迹。以一时俗见开罪贤豪,至今悔恨无已。更不知为-马贵介,真可谓有眼不识泰山。今幸再睹台颜,简慢之罪,乞容荆请。”苏友⽩道:“前扰尊府,不胜铭感。小弟次⽇缘有薄事,急于要行,又恐复叨钱君,故未及谢别贤主,非敢过求。”李中书道:“兄翁海量,或不深罪,然治弟反之于心,终属不安。”又再三修过,方随众乡官别去。正是: 接贫骄傲,趋贵⾜恭。 小人常态,天下皆同。 苏御史公堂事毕,查点礼物。全银、绸缎、食用之物一概不受,止有诗画文墨关系赞扬德政者皆称名为号,只得受了。一一细看,大都套语为多。看到李中书锦屏四诗,清新隽逸,笔墨不群,心下甚爱,就叫衙役抬到后堂,摆列赏玩。 适直苏友⽩走来,苏御史就指与苏友⽩看道:“此四诗笔鲜句逸,绝无锥凿,我甚爱之。李中书资郞即不解此,不知出之何人?我闻你亦爱词赋,此诗不以可其应酬而不赏也。”苏友⽩道:“此四诗实孩儿代笔,仓卒应酬,岂⾜当⽗亲珍赏。”苏御史又惊又喜道:“这又奇了!我就疑山东无此隽笔,亦不意吾儿才美如此。我且问你,你如何得代他作?”苏友⽩道:“前⽇孩儿来时途中被劫,行李尽失,不能前行。在旅途中偶然相遇,他许赠孩儿盘费,故孩儿代他作诗。只说是送接台,亦不知就是大人。” 苏御史道:“连⽇忙忙,我到也不曾问得你,我舂间着承差接你,你许了来,为何后又不至?今⽇到此却又为何?”苏友⽩道:“孩儿在家时出门甚少,原不识路。彼时只道江口大路易行,竟信马而走,不意错走到句容镇上⽩石村去。次⽇急要赶路,不料感了些寒疾,不能动⾝,只得借了个一观音庵住下,养了半月病方好,故失了大人之约。今⽇之来,就因孩儿在寺里住时,访知彼地⽩乡宦有一女,多才能诗,丽美异常,孩儿妄想,欲求为妇人。人都道⽩公择婿甚严,不轻许可。孩儿又访知金陵吴翰林是他至亲,言则必从。今问吴翰林钦诏进京,故孩儿此来,一则寻访大人,二则就要央求吴翰林为媒。” 苏御史道:“原来有许多缘故。这⽩乡宦想是⽩太玄了。⽩太玄是我同年,他的事我细细尽知。他女儿诗才果妙,此老择婿果严,只为因求婚不从,几乎连性命不保。”苏友⽩道:“为何?”苏御史就将赏花菊代作诗,及杨御史求亲不遂,举保迎请上皇之事,细细说了一遍道:“以汝才华求他作配,自是佳偶。吴瑞庵作伐固好,我写书去也有几分。然此老任性而又多疑,尚有几分不稳。”苏友⽩道:“为何不稳?”苏御史道:“你今纵有才情,是只一穷秀才。他科甲人家恐嫌寒微,故曰不稳。以我想来,目今试期近了,我看你才学亦已充⾜,我与你纳了北监,竟先去求功名。倘得少年登弟,意气勃勃,那时就央吴瑞庵为媒,我再一封书去,就分十有望,不患不成矣。功名既就,婚姻又成,一则遂你之愿,二则満我之望,岂不美哉!”苏友⽩及苏御史之言与卢梦梨之言相合,便如梦初醒,遂尔应承道:“大人严训,敢不听从。”只因这一去,有分教:龙虎榜中,标名显姓;婚姻簿上,跨凤求凰。正是: 天意从来欣富贵,人情到底爱勋名。 漫夸一字千金重,不带乌纱头角轻。 不知苏友⽩去求功名如何,且听下回分解——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